?飲 茶 十 宜?
陸羽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說:“茶之為用,味至寒,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?!边@句話已經(jīng)在中國茶系統(tǒng)格局確立之初,把飲者的氣質(zhì)圈定在了一個范圍內(nèi),也是《茶經(jīng)》開始讓茶脫胎于之前的食飲,藥飲之上,變成一種要求品飲方法跟環(huán)境的特殊飲料。茶不似酒裝瓶即飲,在加工后帶回家的時候還留給了人們百分之十的沖泡空間。如何讓這百分之十發(fā)揮到極致?
閑 情
在陸羽之后飲茶脫離了“解渴”這種最初的生理需求,是中國人自處時的一種物質(zhì)媒介,“閑”就成了飲茶的首要因素。人在忙碌的時候,感官可能集中在思考或者視覺上,這個時候嗅覺和味覺都是退居在感官之后存在的。即使在踏春的時候,很多人拍了許多照片回來,也不一定感知到所去的山水中有多少種香花,它們都是什么香型。所以只有松弛下來,得閑了,身體才能用嗅覺敏銳捕捉香味,體會茶香帶來的某種心靈的寧適。
佳 境
葡萄酒與茶,是東西方文化衍生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(zhì)的飲品。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,以他為題材的畫作都是人們歡樂飲酒的場面。中國的茶神是神農(nóng)氏,茶最初是解毒去瘴的藥飲,飲后可以讓人感覺清涼,安靜。佳境,成了在飲茶的時候獨處的一個必需的場景條件。古人對于佳境有自己的見解:“明窗凈幾,佳客小姬,仿友初歸,風晴日和。”十六個字,概括了人生以茶為媒介,所鋪墊的所有美好。
凈 室
品茶、鑒酒,都需要一個相對潔凈沒有異味的環(huán)境。《茶經(jīng)》中說的“柴薪、不潔巾、各色果實香藥”,其實都是在強調(diào)飲茶的時候要集中感官體會茶味。一間相對干凈與通透的屋子,可以為味覺搭建一個空而充裕的環(huán)境。當極多的器皿在你周圍,總會吸引人的注意力和占有欲。而因為茶味清幽,那么清晰的表達往往以干凈的環(huán)境來成全,古今大同。
良 友
經(jīng)常有人說“吃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跟誰一起吃”。茶已經(jīng)成為東方人的一種社交飲料,也成了彼此溝通的一種媒介。知音好友得到好茶后贈送聚飲,也成了東方人交流彼此思想情感的一種方式。遇到好茶跟遇到良友知音一樣,可以慰藉內(nèi)心的孤獨。
美 器
跟飲食有關(guān)的器具中,茶具因為關(guān)乎人文趣味,因時代文化不同衍生出不同的外形,但內(nèi)質(zhì)都是為了極好地發(fā)揮茶味。因此對美器的判別總要在求味的基礎(chǔ)上,再衍生出對材質(zhì)跟審美的要求。好的器皿,可以極大地發(fā)揮茶味,提高人的感知度跟美的享受。
好 水
古今并不乏該用什么水泡飲好茶的文章。而《茶經(jīng)》中所說:“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”只是我們今人的飲水觀,因為化學農(nóng)業(yè)及工業(yè)化的出現(xiàn)發(fā)生了極大變化。在水的選擇上,可以說更多了也可以說更少了。我們離山越來越遠,山中取水成了一種難以達成的事兒。而江水,多因為污染問題必須有選擇地取用泡茶了。于是凈化設(shè)備與礦泉水成了取代古人所述的選擇,也許從長遠看這些選擇都有局限性,但卻是當下不妨一試的方法。
文 火
茶因為生長在茶樹上的位置不同,所以價值不同。芽頭相對幼小鮮嫩的茶往往定價最高,其他價格則以此類推。綠茶多是春天茶樹的鮮嫩芽葉,氨基酸含量最高,因此適宜溫開水。陸羽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寫道:“其沸,如魚目,微有聲,為一沸;緣邊如涌泉連珠,為二沸;騰波鼓浪,為三沸,已上,水老,不可食也。”其中一沸的溫度大概是在85度,二沸就是95度,過于沸騰久的在100度。不可忽視的是陸羽那時的取火方式與現(xiàn)在不同,那時候多為柴火跟炭火,而現(xiàn)在則是使用電燒水。甚至還有智能燒水壺,可以控制水溫。像精品咖啡一樣,好的茶要根據(jù)內(nèi)含物質(zhì)的不同來調(diào)整沖泡時候的水溫。
適 量
凡事都要有個量,飲食格外如此。隨著茶產(chǎn)業(yè)的發(fā)展,為飲者提供的好茶選擇越來越多。常見有人一天喝好多種茶,甚至還有因為飲用過量而茶醉的。因此飲茶要講究一個量,好茶慢慢喝,喝少點喝精點。唐代的盧仝在《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》中也說了飲茶的量對身體的影響,茶可散郁,所以喝第一碗的時候可以破孤悶。隨著量的增加,當喝到第七碗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感覺微寒了,好物不可多得不能貪心,更不能貪杯。
良 匠
中國古代與茶飲有關(guān)的書籍中,從來沒有一本寫過當時所制好茶的茶師名字。從古而來的好茶,是誰做出來的?他用如何的考量做出來的?我們無從得知。而日本茶道從千利休開始,圍繞千家有了為這些汽泡茶的茶師衍生的匠人。為什么我們那么呼喚匠人精神?因為心如止水,技藝近乎于神的匠人,能讓你在飲茶過程中享受他因為勞動的尊嚴創(chuàng)造出來近乎于神的味道。
變 通
初飲茶者往往喜歡追求某種特殊的茶,或者某種特殊的茶器去沖泡,這是一個漸次的認知過程。但這個階段一旦過去,就不會再依賴于某種茶或者某種茶器來達到飲茶的滿足感了。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十個章節(jié),第九章雖然寫得簡略,但卻濃縮了前幾章的精華。他說在不同環(huán)境下,需要變通飲茶。在山野之間飲茶,要把器具簡化,因此特說道:“王公之門,二十四器闕一則茶廢矣?!标懹鹫砹水敃r飲茶的二十四器,但卻自己在第九章中破了這個規(guī)矩,讓大家學會變通。凡通達的智慧都是用極簡的字句說給有心人聽的。